(1994--2001)
南社研究论文索引

金建陵 张末梅 检索、编辑

安 葵
吴梅戏曲理论的贡献对我们的启示(《艺术百家》1994、3)
安 明
柳亚子的悼秦似夫妇诗(《广西党史》1994、6)
白 坚
姚鵷雏抗战时期诗作浅探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4、6)
简论南社的爱国主义精神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6、2)(《学海》1997、1)
文中有我 笔底含情--读柳无忌的散文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8、6)
鲍益良(上海淀山湖民俗文化艺术馆,201719)
王大觉与淀山湖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1)
毕桂海(南京军医学院政治教研室,南京210049)
浅析邵力子国共合作思想与实践(《南京社会科学》1999、10)
毕克官
李叔同和丰子恺:中国现代木刻版画的先行者(《寻根》2001、3)
博 平(首都师范大学100037)
周瘦鹃《杜鹃枝上杜鹃啼》赏析(《中学语文教学》2000、6)
卜其明(楚雄州艺术研究室,云南楚雄675000)
吴梅与李一平(《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1、2)
卜兆祥(陕西省政协)
回忆于右任生平轶事片断(《华夏文化》1994、4)
蔡川佑
滇云金钟,唤醒昏夜--谈赵式铭的诗歌(《云南民族学院学报》2000、5)
蔡羽佳
李叔同《送别》词中是"飘"还是"觚" (《新文化史料》1999、3)
曹革成
同挥热泪悼萧红--记柳亚子和端木蕻良的友谊(《文史春秋》1996、2)
曹天成、周天裕
我与柳亚子先生的交往(《湖北文史资料》2001、1)
常 云(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,广州市510631)
黄节诗歌创作历程(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0、4)
陈长河
黄兴与民初国民捐(《文史精华》2000、1)
陈德光
黄兴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其参考价值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4、2)
陈东林(南京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,210094)
拭去历史的尘封--还柳亚子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1)
柳亚子编辑生涯论要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4)
陈国庆
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(《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》1998、1)
陈建新
沈钧儒纪念馆在嘉兴隆重开馆(《浙江档案》1998、8)
访沈钧儒纪念馆(《浙江档案》1999、2)
陈平原
关于苏曼殊小说(《杭州师院学报》1995、2)
陈启源(广西大学社会管理学系)
论马君武对社会主义学说的初步评价(《广西大学学报》1995、2)
马君武与孙中山的早期交往(《广西大学学报》1996、6)
三长西大的马君武(《广西大学学报》1998、6)
陈世强(南京晓庄学院美术系,江苏南京210005)
苏曼殊与南京(《紫金岁月》1997、5)
叶楚伧与《汾堤吊梦图》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9、1)
论苏曼殊的绘画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3)
早期南社画家行状考(《东南文化》2001、1)
末世奇才 恨海悲歌--论苏曼殊的绘画(《美术研究》2001、2)
陈水林(嘉兴学院社科部,浙江嘉兴314001)
沈钧儒与清末宪政运动(《温州大学学报》2001、1)
陈卫民
邵力子与早期上海工人运动(《史林》1994、4)
陈 星(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、丰子恺研究中心,浙江杭州310012)
李叔同《祖国歌》寻绎(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》1994、5)
李叔同交游二题(《浙江海洋学院学报》2000、3)
李叔同在浙一师时期的艺术教育实践(《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》2000、3)
弘一大师交游四题(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》2001、1)
陈志强、周宗岱
黄宾虹山水画释读(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》1998、2)
程翔章(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,湖北武汉430079)
黄季刚先生诗歌创作简论(《高等函授学报》1994、1)
南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(《高等函授学报》2001、3)
黄侃词略论(《黄冈师范学院学报》1994、2)
戴自中(中央文史馆)
沈尹默自述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4)
邓泽森(武汉江汉大学政法系)
黄兴人生境界与革命实践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2)
黄兴在香港的革命活动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7、4)
论黄兴成长的人文环境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9、1)(《船山学刊》2000、2)
第二历史档案馆
于右任"十年万井计划"案(《民国档案》1999、4)
罗集谊报告汪伪活动情况致陈布雷函一组(《民国档案》1999、2)
张季鸾报告与山崎会谈中日关系致陈布雷函(《民国档案》1999、3)
1941年陶希圣滞港期间致陈布雷函一组(《民国档案》1999、4)
丁赋生(江苏南通师范学院)
陈独秀对苏曼殊文学创作的贡献(《南通师范学院学报》1995、2)
苏曼殊小说中的少女形象(《南通师范学院学报》1997、3)
论苏曼殊的"难言之恫"(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》1998、4)
苏曼殊署时点评(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》2001、1)
《断鸿零雁记》:佛教文学的一朵奇葩(《南通师范学院学报》1999、1)
东 华
黄兴是否岳麓书院学生(《益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1、5)
段清华
于右任与岳池新三中学(《四川统一战线》2000、12)
方 平
陈英士与会党关系述论(《江海学刊》1994、2)
费在山(湖州市王一品笔庄,浙江湖州313000)
沈尹默逝世30周年纪念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4)
沈尹默学书年表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4)
冯锡刚(上海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系)
柳亚子和毛泽东的诗交(《炎黄春秋》1995、10)
五十四年清白在--由一幅误断的照片看郭沫若与柳亚子的友谊(《郭沫若学刊》2000、3)冯瑛、曹孝福
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中的作用(《历史教学问题》1995、2)
冯月华
民初女杰郭坚忍和张默君(《民国春秋》1999、5)
封 敏
包天笑与中国早期电影(《当代电影》1997、1)
府南山
李叔同与刘质平的师生情(《民国春秋》2000、1)
傅德华
抗战前后的于右任(《军事历史研究》1995、4)
傅国涌
民初报人邵飘萍为何被杀(《炎黄春秋》2001、2)
高 文
学者、大师、革命家黄侃(《炎黄春秋》2000、2)
高正琴(广西师大图书馆)
杰出的翻译家--马君武先生(《社会科学家》1995、5)
龚育之
从叶德辉之死谈到黄兴的流血革命和胡元倓的磨血革命(《中国文化》1996、2)
顾 启
南社社员施方白(《南通师范学院学报》1996、3)
辜也平(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)
论周瘦鹃的散文小品(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》1998、3)
宫鸿友
黄宾虹山水画艺术及其对未来画坛的影响(《延边大学学报》2000、4)
管 林(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,510000)
40年来柳亚子研究述评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1、1)
郭长海
由《柳亚子文集》谈到柳亚子集外诗文(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》1998、2)
李叔同和1902年浙江乡试(《杭州师院学报》1998、5)
关于李叔同若干史料的补充(《杭州师院学报》1999、2)
南社的散曲--《南社散曲集》前言(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》1999、4)
李叔同与南社(《杭州师院学报》1999、5)
南社小说概览(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》2000、1)
李叔同事迹系年(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》2000、4)
《琴瑟乐》作者与源流考证(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》2001、1)
郭汾阳(浙江大学马列所)
邵飘萍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(《浙江学刊》1994、1)
郭隽杰
时代诗人林庚白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8、3)
郭绍虞
沈尹默的书法艺术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4)
郭树权
柳亚子与辛亥革命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9、3)
郭寿龄
周实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2)
郭 云
于右任先生的大陆情结(《党史纵横》2000、11)
海 山(吴江市人事局215200)
《菩提珠》:柳无垢的生活与文学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4)
韩锡曾
陈英士的体育思想及实践(《浙江体育科学》1996、5)
郝 雨
邵飘萍在五四新文化大潮中(《编辑学刊》1998、2)
何炳武
于右任的书法艺术(《华夏文化》2001、1)
何建明
清末苏曼殊的振兴佛教思想简况(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1994、5)
晚清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爱国佛僧(《理论月刊》1998、6)
何扬鸣
陈布雷魂归杭州(《浙江档案》1999、1)
陈布雷的杭州缘(《民国春秋》2001、1)
洪柏昭
吴梅散曲论(《艺术百家》1994、3)
洪崇文
李根源治边事迹考(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》1999、4)
胡国枢
简论陈英士的历史地位与作用(《浙江学刊》2000、3)
胡 鹏
黄兴章太炎经济思想的比较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4、2)
湖州市图书馆
沈尹默著作目录索引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4)
华德韩(浙江东阳市委统战部)
试论邵飘萍是五四运动的发难人(《浙江社会科学》1999、4)
华 夫
于右任与西安碑林(《炎黄春秋》1995、4)黄爱华
李叔同:20世纪中国戏剧改革的先锋(《文艺研究》1999、5)
黄建群
黄侃《蕲春语》音系的语音特点(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》1999、1)
黄侃《蕲春语》疏证选例(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》1999、1)
黄莲美(广西师大历史系)
马君武与图书馆(《图书馆界》1995、2)
黄 伟
黄兴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实践(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》1994、3)
黄文轩
爱心诚笃的沈钧儒两律诗(《四川统一战线》1998、5)
黄子云
敢言振发天下聋--柳亚子诗作轶事(《广西党史》1996、3)
姬 红
访李叔同纪念馆(《佛教文化》1996、4)
纪健生
柳亚子无赠邓小平诗(《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》1994、1)
纪 毓
马君武轶事(《文史春秋》1996、4)
姜书凯
柳亚子《浙游杂诗》成诗年代考(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》1995、2)
姜义华
民初政党政治与黄兴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(《复旦学报》1994、4)
江 涌
黄兴的实业思想与活动(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》1997、2)
蒋纯利
黄宾虹审美思想溯源(《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1999、4)
金建陵、张末梅
鲁迅与南社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1)
张素事略及其诗词创作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6、6)
"南社"小说的勃兴和创作成就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9、2)
望平街与南社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9、5)
南社与五四运动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5)
南社女性解读:从个体到群体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1、2)
"南社"的活动何时完全停止?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4)
南社终止活动期限考略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1、5)
金 梅
李叔同与鲁迅--文化史札记(《文学自由谈》1994、4)
想象与虚构中的李叔同(《文学自由谈》1996、4)
柳亚子诗中的李叔同(《文学自由谈》2000、4)
李叔同人格力量之表现(《文学自由谈》2001、1)
金 勇(华师大中文系)
苏曼殊小说新论(《河南大学学报》1994、1)
经盛鸿(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系)
亦酒亦诗的民国元老叶楚伧(《民国春秋》1999、4)
张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(《安徽史学》1996、2)(《民国档案》1999、1)
第一个加入同盟会的女会员唐群英(《炎黄春秋》1995、11)
孔正毅(安徽大学新闻系)
皖籍学者胡道静的报人经历(《江淮文史》2001、2)
雷贞干
论雷铁崖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主义思想(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》1995、1)
雷铁崖与《警告全蜀》(自贡教育学院《社会科学研究》1996、2)
黎远明
爱国老人马相伯在桂林(《广西地方志》1995、3)(《新文化史料》1999、3)
李复波
吴梅《风洞山》传奇简论(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》1998、2)
李海珉
叶楚伧《寿苏诗》一首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6、1)
柳亚子挽孙中山三对联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7、2)
由一幅楹联谈义士刘三与姚鵷雏的友谊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8、2)
读柳亚子《感事呈毛主席》手稿札记(《苏州大学学报》1998、2)
话剧奠基人李叔同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8、5)
柳亚子与酒社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9、4)
《新黎里》报风波(《民国春秋》1999、1)
名人相册--柳亚子(《档案与建设》2000、4)
风物长宜放眼量--读柳亚子"牢骚诗"手稿(《档案与建设》2000、5)
柳亚子与张应春的革命友谊(《民国春秋》2001、1)
柳亚子与《东都谒庙图》(《档案与建设》2001、1)
李怀义(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)
留学生的楷模--马君武《中国公务员杂志》1995、6)
李 坚
柳亚子与南社广东社友(《岭南文史》1994、2)
李俊、夏正文、朱芳
黄宾虹故居的防火启示(《安徽消防》2001、3)
李孟星
南社、黄兴与李寿铨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5)
李纳森
黄兴在武汉的革命活动述评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4、2)
黄兴"无我"精神探微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6、1)
李诠林(华侨大学中文系,福建泉州362011)
论苏曼殊对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(《甘肃教育学院学报》2001、4)
李 荣
黄兴与护国战争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6、5)
黄兴对太平天国失败教训的吸取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7、2)
李绍昆
一本研究马相伯的英文版新著--评《马相伯:近代中国的头脑》(《华夏文化》1997、4)
李 维
黄宾虹美学思想初探(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2000、4)
李卫东
黄兴与中国早期现代化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4)
黄兴农业思想初探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6、1)
李喜所、田涛(南开大学历史系、天津师大历史系)
青年黄兴的军人品格与尚武精神(《社会科学研究》1995、2)
评黄兴武装反清的战略和策略(《南开学报》1996、2)
李向影
浅谈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色(《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1、2)
李小文(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)
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事略(《广西大学学报》1998、6)
李新福
李书城与黄兴的战斗友谊(《湖北大学学报》1997、4)
李萱华
郭沫若与陈布雷(《郭沫若学刊》1996、1)
李 颖
中国话剧艺术的先行者李叔同(《新文化史料》1997、5)
李 昱(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,江苏镇江212003)
马相伯抗日救亡的思想和活动(《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0、4)
论马相伯的教育思想(《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1、3)
李钦钊
试论黄兴的大局观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2)
李植中
丹徒马相伯先生评传(《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2000、3)
李中行、张军
志在报国的人生轨迹--记成舍我先生(《党史纵横》2000、5)
李天纲
马相伯晚年宗教生活与思想(《史林》1995、3)
耶酥会档案中有关马相伯事迹的记录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5、3)
蠡 木
记沈钧儒与邹轁奋(《贵州文史天地》1999、4)
梁赐龙
黄兴与武昌起义(《湖南党史》1999、2)
梁淑安(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,100732)
生固铮铮 死犹赫赫--周祥骏的生平与创作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3)
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的先锋柳亚子与陈去病--兼谈南社社员在剧本创作与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活动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1、4)
廖 杨
试论马君武青年时期革命思想的转变(《学术论坛》1994、5)
林北丽
浅谈庚白诗词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7、6)
怀念亚老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8、2)
林香伶(台北弘光技术学院通识中心,台北403)
千载有余情--从南社诗歌看唐代游侠诗的足迹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2)
柳光辽
关于柳亚子先生《浣溪沙》手迹首次公开发表的简要说明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3、4期合刊)
柳亚子的《八年回忆》校订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1)
《新黎里》创刊时的两则小史料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1、6)
柳无忌
《姚鵷雏诗词集》序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4、6)
《柳亚子传》序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7、2)
刘长荣、何兴明
谢无量生平简介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3)
谢无量年谱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3)
谢无量与毛泽东和孙中山(署名:长荣)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3)
谢无量"男妇平权、平等"思想的发展(署名:荣明、何兴明)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3)
记文坛教坛上的谢无量(署名:兴明)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3)
谢无量诗歌略论(署名:荣明)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3)
谢无量著述目录(署名:荣明)(《文教资料》2001、3)
刘汉民
柳亚子诗论毛泽东(上)(下)(《荆州师范学院学报》1995、3、4)
刘惠文(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)
试析于右任办报动机的产生(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1997、2)
于右任办报的主观动因(《报刊之友》1997、6)
于右任办报活动影响述略(《报刊之友》1998、6)
刘 冀
柳亚子情结迷楼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8、3)
刘建明
南宁发现马君武广西军用钞票五角券(《中国钱币》1998、3)
刘 军(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,长沙410081)
略论黄兴的民主共和思想(《益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0、2)
刘 良、钟建安
陈布雷和他的中共地下党员的女儿(《党史文苑》2001、1)
刘宁元(首都经贸大学)
妇女解放先驱唐群英(《湖南党史》1999、2)
刘世俊
论黄侃的训诂学定义(《宁夏大学学报》1994、2)
刘晓路(中国艺术研究院)
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--兼谈李叔同研究中的几个误区(《杭州师院学报》1998、1)
刘英志
论黄兴反袁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1)
刘云波
黄兴与孙中山让位(《求索》1994、6)
刘作忠
马君武特立独行(《文史杂志》2000、5)
龙 飞
李叔同与天津(《文史精华》1999、12)
卢辅圣
走近黄宾虹(《美术之友》1999、4)
卢烈红
黄侃的语源学理论和实践(《武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6)
陆继文
爱国剧作家、辛亥革命烈士周祥骏(《新文化史料》1999、1)
罗 颢
李叔同、春柳社及中国话剧(《神州学人》1998、7)
罗可群(广东外语外贸大学)
南社诗人古直生平及其爱国思想(《学术研究》1995、1)
骆驼刺
民初风云人物陈其美(《炎黄春秋》2001、5)
栾梅健
不应遗忘的优秀通俗长篇小说--论包天笑的《留芳记》和《上海春秋》(《苏州大学学报》1999、1)
马公伟
浅谈黄宾虹绘画的笔墨语言(《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1999、1)
马宏骄
柳亚子先生与桂林抗日救亡运动(《广西地方志》1995、4)
马凌云
于右任先生办农业教育的光辉业绩(《高等农业教育》1998、5)
马以君
论苏曼殊(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1997、5)
柳亚子、毛主席唱和诗实指初探(《广播电视大学学报》1999、4)
毛庆耆(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)
黄节《诗学》研究(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00、3)
茅 原(南京艺术音乐系)
评吴梅著《贝多芬》(《西安音乐学院学报》1999、1)
米 德
历史旧案:马君武《哀沈阳》发表前后(《文史精华》1999、9)
莫 愁
诗人林庚白之死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7、1)
倪金化
李叔同诗词创作略论(《华侨大学学报》1994、3)
潘 涌
评沈钧儒先生的诗歌创作(《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1998、4)
彭菏成
馆藏《铁云藏龟(陶)》与李根源(《江苏图书馆学报》2000、4)
彭源重(桂林市社科联)
马君武的怀乡诗(《广西党史》2000、4)
钱仲联
南社吟坛点将录(《苏州大学学报》1994、1)
《"苏州奇人"、"南社才子"黄摩西研究》序(《苏州大学学报》1994、4、54页)
仇 伟
黄宾虹出版热悄然兴起(《美术之友》1998、5)
饶怀民(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)
李燮和与陈其美争都督辨(《湖南师范大学学报》1998、4)
黄兴名号考(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》1994、2)
从黄兴早期诗作看其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(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1995、5)
任广田(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)
论苏曼殊的思想(《西北大学学报》1996、1)
三 易
少年黄兴巧对春联(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1995、5)
尚明轩
论黄兴的组党业绩(《求索》1995、4)
邵黎黎、孙家轩
孙越崎与邵力子(《紫金岁月》1994、1)
邵迎武
柳亚子创作风格论(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》1994、4)
对柳亚子《感事呈毛主席》一诗的文本阐释(上)(下)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6、4、5期连载)
沈楚琴(湖州档案馆)
近代女才子徐自华(《浙江档案》1995、3)
沈 寂
沈尹默与陈独秀交往的几则片断(《江淮文史》1996、1)
沈 坚
结盟南社落笔千钧--柳亚子与周庄南社社员的活动及其诗作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7、3)
沈 谱
纪念父亲沈钧儒诞辰120周年(《新文化史料》1995、4)
沈庆利(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)
从《断鸿零雁记》看苏曼殊独特的文化心理冲突(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00、4)
沈祥源
黄侃诗文概谭(《武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6)
沈永宝
"文学革命八事"系因南社而立言(《复旦学报》1996、2)
石林、翟书惠
陈布雷收集民间叙事诗(《炎黄春秋》1994、1)
石彦陶(益阳师范专科学校)
论黄克强先生之晚节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4、5)
孙中山、黄兴对"宋案"态度之比较再研究(《益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1994、1)
孙中山与黄兴比较研究:意识形态两例驳难(《史学月刊》1995、6)
孙中山、黄兴比较散论(《史学月刊》1997、6)
石在中(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)
论苏曼殊与佛教--兼与弘一大师(李叔同)比较(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1998、4)
施裕文
国学大师黄侃的"三怕"(《武汉文史资料》2000、5)
宋小庆(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)
黄兴党风党德观浅论(《沈阳师范学院学报》1998、1)
舒 云
沈钧儒和他的女婿范长江(《炎黄春秋》1995、2)
苏 迟
李叔同昄依时间考(《杭州师院学报》1994、1)
苏賁庆
重评沪军都督陈英士(《盐城师范学院学报》1995、2)=
苏全有(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,453002)
黄兴与汉口反攻战役新探(《南开学报》1995、2)
黄兴与汉阳战役新论(《河南大学学报》1996、3)(与翟俊涛合作)
论黄兴对武昌起义的影响(《河北学刊》1997、5)
黄兴弃武昌辨(《历史档案》2000、4)
苏 瑞
黄侃先生对汉魏六朝词语的研究(《古汉语研究》1995、1)
孙继南(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)
李叔同歌曲研究之历程与思考(《山东科技大学学报》1999、1)
李叔同歌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(《音乐研究》2000、1)
值得重视的以讹传讹现象--从李叔同歌曲《送别》谈起(《人民音乐》2000、10)
李叔同--弘一大师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(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》2001、1)
孙 静
论黄兴的爱国主义思想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4、5)
孙绪敏(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,南京210097)
苏曼殊诗文中的佛教意识(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2000、2)
孙宜学(同济大学文化艺术系)
断鸿零雁,苏曼殊的感伤之旅(《中国文学研究》1999、2)
孙之梅
湘籍作家在南社中的作用(《齐鲁学刊》2000、3)
南社与"诗界革命派"的异同(《山东师大学报》2000、5)
南社与南社研究(《山东大学学报》2000、6)
谭崇恩
唐群英女权思想的演变及特点(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1998、2)
谭启浩
读柳亚子《茅丽瑛烈士挽诗》(《中国海关》1999、5)
汤毅平(湖南电大)
论唐群英的女子解放思想(《船山学刊》2001、3)
陶德麟
在`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词(《武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6)
陶季邑(暨南大学社科部,广州510632)
黄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(《常德师范学院学报》2001、1)
陶用舒(益阳师专学报编辑部,湖南益阳413049)
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、黄兴、宋教仁(《云梦学刊》1996、1)
魏源、曾国藩、黄兴与近代中国军事变革(《益阳师专学报》2001、4)
论辛亥革命后黄兴的政治主张(《安徽史学》2001、4)
论黄兴的军事思想(《长沙大学学报》2001、3)
田书兰(黑龙江大学图书馆)
沈钧儒和他的《中鱼集》(《图书馆建设》1998、4)
王尔龄
柳亚子"孤岛"诗五首考述(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1995、1)
王 飞
谈谢无量先生的书法艺术及成都杜甫草堂馆藏谢书珍品(《杜甫研究学刊》1999、3)
王 非
《黄宾虹早期山水册》读后(《西北美术》2001、2)
王晶垚
南社又一颗灿烂的星辰周祥骏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5)
王劲、杨荣
于右任与陕西靖国军(《西北史地》1994、1)
于右任与国民军(《西北史地》1995、4)
试论于右任的新闻实践及新闻思想(《西北师范大学学报》1996、2)
王均寅
沈钧儒与"民国第一冤案"(《四川统一战线》2000、3)
王立兴
陈去病与晚清的戏剧改革运动(《南京大学学报》1995、3)
王 萌(河南大学文学院)
浅析苏曼殊小说的创作心理(《中州学刊》1999、1)
王 宁
在`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闭幕词(《古汉语研究》1996、2)
王庆元(武汉大学中文系)
试释黄侃论辞书训诂与文义训诂的区别(《武汉大学学报》1997、3)
黄侃与《释名》研究(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》1998、1)
黄季刚遗著保存、整理出版和近年研究情况述略(《武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6)
王卫民
吴梅先生与北方昆剧(《艺术百家》1994、3)
王同书
学习南社诗人的革命精神 优化当代诗词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1、3)
王向阳、易前良
苏曼殊《绛纱记》细读(《娄底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0、3)
王晓华
"文胆"陈布雷之死(《炎黄春秋》1994、5)
王新元
于右任:铁骨铮铮一斗士(《文史春秋》1998、6)
青年毛泽东与黄兴(《毛泽东思想研究》1995、1)
王永健
黄摩西戏曲理论批评简论(《东南大学学报》2000、1)
王中秀
黄宾虹的苦与涩(《美术之友》1995、4)
黄宾虹艺术系列图书简介(《美术之友》1997、6)
王子平
周恩来与知识分子的榜样沈钧儒(《党史文汇》2000、5)
汪 欣
国学研究会与《国学汇编》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7、5)
枉则正
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为何要自杀(《军事历史》1999、3)
魏奕雄
郭沫若与陈布雷(《四川统一战线》1997、4)
韦启良
胡适、沈尹默的《人力车夫》和鲁迅的《一件小事》(《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1997、1)
韦 行
纪念吴梅诞辰110周年暨第五次中国近代戏曲学术研讨会简述(《文学遗产》1994、4)
闻 慧
已故法学家沈钧儒的一首遗诗(《法学杂志》1994、4)
文 思
"叶公馆"与叶楚伧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6、5)
黄兴故居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6、3)
温 和
从李叔同的歌曲看日本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的影响(《杭州师院学报》1999、5)
翁祖美
黄季刚的抗日歌曲《御侮》(《文史天地》1995、6)
吴 学
诗僧苏曼殊还画债(《文史精华》1999、4)
吴元康(安徽社科院历史所,安徽合肥230053)
张继与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关系考(《民国档案》2000、3)
吴昭谦
秋瑾、吴芝瑛、徐自华的友谊(《文史精华》1999、8)
武润婷(山东大学文学院)
"鸳鸯蝴蝶派"小说与明清"以情抗理"的文学思潮(《山东大学学报》1997、4)
论苏曼殊的哀情小说(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0、2)
西南师范大学于右任研究中心
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宣传家于右任(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》1998、2)
夏 里
邵元冲谈1931年胡汉民被囚(《民国春秋》2001、6)
夏林根
马相伯与复旦大学(《中国大学教学》1998、4)
夏小友(中国体育报)
回忆采访李济深、沈钧儒副委员长(《体育文史》1996、6)
夏中易
也论"古无去声说"--兼评黄侃"古无上声说"入声论之五(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》2001、2)
祥 钧
参与筹备中共"一大"的邵力子(《炎黄春秋》2001、7)
萧致治(武汉大学历史系,湖北武汉430072)
论黄兴地建国主张(《求索》1995、2)(与张建雄合作)
黄兴首次赴日时间及其思想转变小考(《历史研究》1999、1)
黄兴家世和早年研究二题(《求索》1999、5)
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究的回顾(《益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0、4)
晓 江(广东社科院)
黄节学术研讨会综述(《广东社会科学》1999、1)
肖登国
毛泽东四次会见柳亚子(《四川党史》1997、6)
谢本书(云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,云南昆明650031)
朱德与其早年在云南的两位恩师蔡鄂、李根源(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》1999、5)
朱德与李根源(《贵州文史论丛》1999、2)
李根源的学术生涯(《学术探索》2000、1)
谢茂权
黄侃"三怕"(《民国春秋》1999、3)
于右任重会赎戏联(《民国春秋》1999、4)
星林、立春
宋教仁与黄兴比较研究略论(《常德师范学院学报》1995、5)
熊罗生(农工民主党株洲市委 ,湖南株洲412003)
成舍我与南社"朱柳论诗"公案(《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2001、3)
徐 步
黄宾虹与20世纪山水画写生(《西北美术》2001、3)
徐国昌
赤子拳拳救国心--纪念高天梅诞辰120周年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7、4)
徐家俊
柳亚子探监提篮桥(《民国春秋》2001、2)
徐少红
成舍我与南京《民生报》(《紫金岁月》1998、4)
徐 宣
马相伯在徐家汇(《中国天主教》1998、3)
薛攀皋
"双百"方针拯救了植物学家胡先骕(《炎黄春秋》2000、8)
颜廷亮(甘肃省社科院文学所,甘肃兰州730070)、赵淑妍
南社作家王钟麒的小说戏剧理论和创作(《甘肃社会科学》2001、2)
严昌洪、张继才
略论黄兴改良社会风俗的思想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1)
严 实
`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(《武汉大学学报》1996、1)
杨光尊
黄侃与现代训诂学(《语文研究》2000、2)
杨丽芳(武汉大学中文系,湖北武汉430072)
论苏曼殊在中西文化冲撞中的心灵眩晕(《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1、2)
杨升义
滇西抗战期间李根源致杨嘉祥杨万春信函辑注(《保山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0、1)
杨 苏
于右任的丝路情结(《丝绸之路》1994、6)
杨天石
"真革命党员"抨击黄兴等人的一份传单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5、1)
杨晓容
南社与吴江人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7、1)
姚彬彬
黄季刚的一句话(《鲁迅研究月刊》1998、11)
姚 恒(河北大学历史系)
简评黄兴的军事理论与实践(《益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》2000、4)
叶 隽
《留德学人与德国》系列随笔:马君武《德语学习》2001、4)
一 勺
苏曼殊、章太炎、陈独秀(《了望》1998、17)
殷安如
征文考献足堪诗--读陈佩忍致范烟桥书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3、4期合刊)
于清泉、詹仁中
柳亚子过胶东解放区时的诗作(《新文化史料》1997、4)
于文春
纪念吴梅诞辰110周年(《艺术百家》1994、3)
俞建华
关于《黄宾虹笔墨探微》(《美术之友》1995、3)
俞乃蕴
于右任晚年轶事(《江淮文史》1994、4)
俞辛淳(南开大学历史系)
护国运动前后黄兴与日本的关系(《南开学报》1999、1)
余 杰(北京大学中文系,北京100871)
论苏曼殊小说《碎簪记》中尴尬的叙述者(《海南大学学报》1997、4)
尴尬的叙述者--苏曼殊《碎簪记》细读(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1998、1)
以梁启超、苏曼殊、鲁迅为中心探讨民初文人的拜伦观(《鲁迅研究月刊》1999、9)
余清逸
读《陈其美先生楹联缉》(《江苏教育学院学报》1997、1)
虞达文(广西大学文化传播学院)
马君武教育思想轨迹探索(《广西大学学报》1996、6)
喻学才
南社精神与天地正气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6)
袁荻涌(贵州大学中文系,贵州贵阳550001)
苏曼殊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(《岭南文史》1995、1)
苏曼殊--翻译外国诗歌的先驱(《中国翻译》1997、2)
苏曼殊与中外文化交流(《岭南文史》1998、1)
苏曼殊与印度文学(《贵州文史丛刊》1998、6)
苏曼殊研究三题(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》2001、2)
苏曼殊与外国文学(《青海社会科学》2001、5)
袁凯声(河南省社科院)
苏曼殊与郁达夫比较片论(《江海学刊》1994、1)
19-20世纪之交的文化反省运动及其对文学变革的影响(《郑州大学学报》1996、3)
曾景忠(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,100000)
析廖仲恺与南社柳亚子的情缘(《广东社会科学》1999、1)
传统文化与西潮之交汇--南社创立思想酝酿过程研讨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00、6)
曾晓明
黄侃《文心雕龙札记》与清代文论(《社会科学家》1995、1)
曾昭聪
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(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》2000、6)
郑 鹏(山东师大中文系,山东济南750014)
浅探南社--近代文学社团流派的现代意义(《河南大学学报》2000、6)
郑师渠(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)
新人文主义与胡先骕的教育思想(《江西社会科学》1996、1)
郑亚南
读王永健《"苏州奇人"黄摩西评传》(《苏州大学学报》2000、4)
郑远汉
从《文心雕龙札记》看黄侃的文法观(《武汉大学学报》1995、6)
张 彬(浙江大学教育学院,杭州310028)
经亨颐与浙江教育会(《浙江大学学报》2000、3)
张朝凤(河南大学历史系)
"五四"时期邵力子的妇女解放思想(《史学月刊》1996、4)
张笃勤
孙中山与黄兴关系新论(《求索》1996、5)
张舫澜
卓越的革命诗人--柳亚子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3、4期合刊)
秋瑾与南社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6、2、3期合刊)
宋教仁和他的诗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8、1)
张国锋
于右任《望大陆》赏析(《语文世界》1999、10)
张国强
柳亚子长歌当哭(《紫金岁月》1998、3)
张海江
柳亚子的"磨剑室" (《江苏图书馆学报》2000、4)
张嘉雁
八十年代以来吴梅研究述评(《苏州大学学报》1994、3)
张家鹿
黄宾虹的编辑出版活动述略(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》1997、5)
张锦秀
于右任撰联碑在麦积山落成(《丝绸之路》1994、2)
张俊杰(桂林教育学院中文系)
马君武科技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(《桂林教育学院学报》2001、2)
张 恺
南社的文艺理论家王钟麒(《江淮文史》1996、6)
张明观
患难见真情--略谈三十年代柳亚子营救共产党人、左翼作家和知名人士的活动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8、4)
张梦阳(中国社科院文学所)
鲁迅与李叔同(《中学语文教学》2001、7)
张穹生
陈布雷家中的共产党员(《文史春秋》1999、4)
张仁健
读周瘦鹃随笔《雁》(《名作欣赏》1997、3)
张世敏
黄兴的政党政治主张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4、4)
张学继
陈其美与黄郛关系述论(《浙江学刊》1999、6)
张艳华
晚年于右任(《中州统战》2001、4)
张彦丽
李叔同留日三题(《杭州师院学报》1999、2)
张应超(陕西省社科院宗教历史所)
于右任教育活动述评(《江西社会科学》1998、10)
简论陈英士革命精神的两大特点(《江西社会科学》2000、4)
张宗高
郭沫若与陈布雷的交往(《广西党史》1995、1)
章长炳
黄克强的家书与章太炎所赠的挽联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1994、5)
章用秀
李叔同与近代天津文化的渊源关系(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95、4)
赵 诚
传统语文学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--兼论黄侃的学术贡献(《古汉语研究》1998、2)
赵 宏(河北建筑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,河北邯郸056038)
论张继的早期革命宣传活动(《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》2000、3)
赵梅林
于右任的一封亲笔家信(《民国春秋》1999、2)
赵荣璋
黄宾虹先生的绘画理论与技法(《美术向导》1999、5)
赵守仁、陈艳军
于右任与上海大学(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》1997、2)
赵炎才(江汉大学政法系,武汉430019)
试论黄兴的伦理道德观(《江汉大学学报》2000、5)
略论民初黄兴的财政思想(《民国档案》2001、1)
民国时期黄兴财政经济思想述论(《财政问题研究》2001、4)
周德全(西南民族学院民研所)
马相伯与天主教中国化(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》1999、1)
周而复
怀念沈尹默先生(上)(下)(《新文化史料》1998、4、6期连载)
周求槐(贵州师大文化研究室)
简论雷铁崖的民主革命思想(《贵州师大学报》1998、3)
辛亥革命后雷铁崖的思想发展脉络(《贵州师大学报》2000、3)
雷铁崖的思想特征:政治上的激进与文化上的保守(《黔南民族师专学报》2000、1)
雷铁崖的报刊活动及其社会影响(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00、3)
周亚平(湖南社科院历史所,长沙市410003)
唐群英与近代女权运动(《湖南教育学院学报》2000、4)
近代革命伟人黄兴一生钩奇(《湘潮》2001、5)
周育德
纪念吴梅先生诞辰110周年(《艺术百家》1994、3)
周永珍
"十年袍泽,患难共尝"--陈去病与孙中山的友谊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5、3、4期合刊)
朱保平
黄兴的纪念(《湖北文史资料》1996、1)
朱 瑾
睢宁馆藏珍品--于右任墨迹(《档案与建设》1999、10)
庄 严
历史与时代的交响--柳亚子诗词浅窥及其它(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1996、4)
祝晓风
关于成舍我百年诞辰的纪念(《读书》1999、8)

未署名的有:
陈其美纪念活动史料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7、5)
罕见的陈其美长札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5、2)
黄兴与华兴会笔记史料二题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9、3)
柳亚子题诗讽慈禧(《江淮文史》1994、3)
柳亚子家书(《档案与史学》1997、2)
毛泽东和沈钧儒共商送瘟神(《江淮文史》1994、2)
我国新闻界集会纪念邵飘萍诞辰110周年(《新闻战线》1996、12)
以爱国精神治史修志的柳亚子(《紫金岁月》1995、1)
于右任二三事(《紫金岁月》1997、5)
于右任铜像移至中山纪念馆(《北京档案》1998、5)